星期二, 8月 26, 2008

[張嘉玲]韓國KAIST Business School



韓國KAIST,是韓國以理工聞名的大學,本部在首爾偏西南方的大田,距離首爾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。在韓國,只要你說出,你念的是KAIST,通常大多數的韓國人,都會對你投以不可思議的眼光,外加稱讚你是Genius(真的被說得很不好意思),因為,KAIST在韓國人的眼中,大概地位就等同於MIT。

而我交換的是KAIST商學院,也是韓國不錯的商學院,只有碩博士學程沒有大學部,來念MBA的必定是有工作經驗的人,所以交換期間,身邊的韓國朋友不少是來自韓國的財閥員工。

地理位置也不同於KAIST校本部,或許是因應許多大公司都在首爾,因此獨立的座落在首爾,從地鐵圖來看,我的學校在1號線的回基站附近,鄰近韓國私立慶熙大學及國立高麗大學,雖然稱不上是交通樞紐,但是要到每一個著名景點或是到火車站都很方便,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。

櫻花開時校園一角

KAIST Business School實際上課時間是十六周。然而申請交換學生對我來說,最大的目的,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,其實就是希望可以多了解當地的文化,以及多交一些朋友。然而這前前後後四個多月來,的確收穫滿滿。

下雪後的宿舍窗外

一、課程


跟政大選課模式不太一樣,KAIST是開學的第一周一邊上課,一邊選課。所以在抵達之前,完全不用擔心選課登錄的問題,但是可以先看看學校寄給大家英文授課課表,課程包括IMBA, Finance MBA, Techno MBA, Information Media的英文授課課表。正規生的課,交換生也都可以選。另外,學校交換中心會為了交換生,請外語大學的老師特別開一週三小時的韓文課及Business and Culture of Korea。每位交換生最少選三門課。

而我因為在政大的學分也差不多,再加上希望有多一些自己個人的時間,所以我就只有選三門課。除了韓文、Business and Culture of Korea之外,我另外選了Techno MBA的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Business。

1.韓文(Korean Language)


這門課,是學校請外國語言大學的韓文老師,以英文教授,教交換生一些基本且馬上就可以派上用場的「生活用韓語」,也因為如此,當老師教完我們母子音發音後,就開始教我們實用的句子,讓我們出門去可以念得出路上的招牌,買東西的時候,可以跟老闆問價錢;吃飯的時候,知道怎麼點菜;坐計程車的時候可以跟司機說明我們要去的地方。因此,我認為這門韓文課,事實上,對於我們這些在韓國只待四個多月的交換學生來說是非常實用的,畢竟大多數來韓國的交換生,都沒有任何韓文基礎。而有時候,當你離開校園走到外面的時候,如果不會一些些基本的韓文,事實上,並不是那麼容易跟當地人溝通。只是,如果你抱持著想要學到文法、拼句型或考檢定的話,這門課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。

然而學習韓文的這十六周,漸漸的讓我對韓文,也對我自己有點改觀。因為在選擇韓國前,其實對於韓劇或是一些韓國的文化並沒有什麼興趣,所以總是視韓文的符號像是火星文一樣,但是要去韓國前,有時候找一些資料必須看到韓文網頁,就讓我覺得頭很痛。後來,開始上了韓文,才發現,多學一種外語真的是幸運,是我來到非英語系國家交換,最大的收穫之一,再加上,其實韓語的系統跟造詞邏輯其實跟中文或是閩南語有異曲同工之妙,所以對於我這個亞洲人來說,的確是比班上的西方人進入障礙小很多,所以相對於其他歐美來的人叫容易上手。現在的我,看一些韓文網頁,不會陌生,也會試著去查字典,雖然在文法及組句子上,障礙還是很大,但是會了一點點韓語,也讓我可以更加的去了解韓國的文化,並且「破破的韓語」常常也變成我交韓國朋友的利器。

韓文課的同班同學

2.韓國商業與文化(Business and Culture of Korea)


這門課,算是一門有趣的課,因為每個禮拜的主題都不一樣,但是當然就是圍繞著跟韓國商業及文化相關的議題,像是南北韓議題、韓國歷史、韓國飲酒文化、韓國財閥發展等等,除了請講者來,當提到韓國藝術的時候,學校還安排了做韓國傳統珠寶箱(Han Ji)的課程。然後也安排我們到一些公司或是博物館去參訪。其中,也幫我們報名了去南北韓38度分界線的板南店參觀,讓我們有機會更接近神秘的北韓。

3.電子商務(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Business)


這是一門Techno MBA的選修課、博士班的必修課,以韓國各類電子商務為課程個案,也成為分組後,各組的議題。韓國的電子商務發展的很快,像是電子銀行、網路購物比起台灣,似乎產值都要來個高出許多。在這門課中,老師介紹各類電子商務,並且都拿韓國本國為例,請講者來介紹商業及獲利模式,也因此,讓外國學生可以更直接的了解韓國的電子商務現況,也因為老師分組的安排,外國學生必須跟韓國本國學生合作,所以,通常這門課中,會激起叫多元的火花。

二、在KAIST的外國學生


與以往不同,今年在KAIST Business School的交換生少了許多。再加上KAIST原先的外籍生,在KAIST的外國人,算起來只有十多個人,但是因為學校的宿舍安排及課程安排,我們這群外國人的交集挺多的。本來出國前,都聽說,亞洲的學生比較容易跟亞洲學生在一起、歐洲學生也比較會自成小圈子,但是來到KAIST後,除了一起從台灣去的嫚璘之外,最常混在一起的,反而不是韓國朋友,而是歐洲的那群朋友。

並不是說,可以跟西方人交朋友是多麼了不起的事,但是跟大多數的台灣學生一樣,一開始我對於西方人的態度其實是戒慎惶恐,不好意思跟大家一起出去聚會、聊天的話題好像也都要盡量生,但是慢慢的,才真正體會,其實跟西方人交朋友並沒有那麼難,大家就是盡量的交心,也許文化上會有些許的隔閡,像是有時候他們也會不懂我很習以為常的一些小習慣,但是解釋後,大家總是能坦開心胸的接受別人不一樣的地方,這樣的過程,對我來說,除了以前說得包容心—接受別人其實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之外,其實也培養了我另一種習慣,就是要想辦法讓別人了解我們。也許也是拜KAIST今年交換生就少,所以從一開始到最後,交換學生群都沒有出現所謂的小團體,大家有要去哪邊玩或是那邊吃飯,總是會互相詢問、不分你我,也因此,漸漸的跟西方人相處習慣了,就變得很自在。這樣的過程,對我的交換生涯影響很大,也讓我改觀許多、也跨出去許多,更讓我交到很多好朋友。

外籍生

三、韓國文化體驗


距離台灣搭飛機約兩個半小時就可到達的韓國,在部份人眼中,因為似乎都根源於中國文化,所以文化上不會有很大的差異;另外部份人也許非常反差的認為,韓國是個奇怪的民族,也許是因為他們在國際賽中的表現,讓人對他們一點好感都沒有。
然而對我來說,因為我是一個不喜歡帶著成見旅行的人,因此對於一個地區的感覺總是要我到了、觀察後,用「體會」與「感受」去了解之後,才會對這個地方有所評論,也因此,這四個月對我來說盡是驚奇的文化之旅。

初到韓國時,因為學校有安排每個交換生都有兩個照顧你的韓國mentor,所以很快的就交到韓國朋友。

Mentor

接著, KAIST的研究生 每個人都會被分配到一個lab,無關跟的老師或是其他因素,總之是random的分配,而交換生也一視同仁的分配了一間,也因為這樣,認識的韓國同學就更多了。

我在lab的位子

在這個學校裡幾乎每個正規生都有很多課業,所以平常其實非常非常忙碌。但是也因為認識了這些韓國朋友,所以體會韓國文化的機會也就多了。以下稍微簡短介紹幾個小文化:

1.重視輩份


常常你剛認識一個韓國新朋友,很容易也很快就會被問到的問題就是「你今年幾歲?」。也許一開始你會覺得很奇怪,但是事實上是因為韓國人很重視輩份,他們很少直接稱呼別人的名字,所以當他知道你幾歲,是比自己大或比自己小後,他才知道怎麼叫你。像女生叫比自己大的女生要叫「o-ni(姊姊)」,叫比自己大的男生要叫「o-ba(哥哥)」諸如此類的稱謂。不過往往長輩也必須在大家一起吃飯之後,擔任付帳單的角色。

2.飲酒文化


在韓國,到處都有喝酒的bar,不僅如此,吃飯的地方也幾乎都會賣啤酒或燒酒(韓國酒soju)。可想而知,韓國人的生活幾乎跟酒分離不了。不管男女老少幾乎都喝,有時候認識了一個看似弱小的女孩子,其實酒量好的不得了。

但是即使是在喝酒狂歡的時候,他們仍然非常注重備份及一些禮節,像是一定不能自己斟酒,你也要隨時注意旁邊的人酒杯空了嗎?如果空了,要趕緊替別人斟,長輩替你斟的時候,你也必須一手拿起杯子,一手輕輕的扶著拿杯子那手的手腕,以表示禮貌。跟長輩喝酒時,晚輩必須稍微遮起來,等等特別的禮節。

另外,他們也喜歡在喝酒的時候,弄一些餘興節目,像是韓國家喻戶曉的炸彈調酒(啤酒加燒酒)。跟韓國人一起喝酒,可以看到他們在課業後、下班後大解放的樣子。也因為韓國仁愛喝酒的習性,神奇的是不僅僅在週末,周間你就可以在路上、地鐵上看到醉漢。

喝酒時的餘興節目

身為一個外國人,即使本來不太喝酒,也會因為韓國人的熱情及飲酒氛圍也就跟著一起喝,畢竟,入境隨俗。有人說,韓國人愛喝酒是因為壓抑,平常上班、社會階級、輩份之間擁有的壓力都很大,所以讓他們喜歡用喝很多酒來逃避現實、或是。但是有時候,這樣的文化其實也讓人感受到他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重視的程度。他們往往是藉由喝酒這個活動,跟朋友相處、聊天。

3.韓國婚禮


因為修某堂課,認識了一位韓國同學兼六月新郎,很開心他的友善,邀請我去參加他的婚禮。
去之前,戰戰兢兢,畢竟在台灣也只有自己參加過一次婚禮,完全不知道韓國的禮數的我,只聽說要穿的正式一點,還有要包禮金,不過因為賴著一個朋友一起去,硬是只寫了一張賀卡,然後特地買了一件洋裝,硬著頭皮去參加了。

朋友的婚禮,辦在延世大學的校友Wedding Hall,會場分成兩個廳,一邊是像西式教堂的觀禮廳,新郎新娘站在台上、親友坐在台下,司儀念很多祝福的話,只是我一句也聽不懂。整個典禮

進行大概40-50分鐘左右,而另一個廳就是吃吃喝喝的buffet。

典禮進行的同時,大多數的人其實都待在buffet這邊吃東西,雖然有個大螢幕現場直播典禮實況,但是全場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看,典禮結束,新人步出白地毯,沿途是由一群軍人層層把關,新郎必須要過關斬將:像是伏力挺身、抱新娘轉啊什麼的,象徵新郎經歷過military service是健壯的韓國男兒,接著,速速吃飽飯的大家,就到典禮那邊的廳跟新人大合照(是官方版的大合照),而我因為沒進入狀況,還在吃,所以就沒跟上這次的大合照,只好自己私下再去找新郎新娘另外照。合照完之後,婚禮幾乎就結束,朋友們幾乎都閃光光,只剩下一些親戚,對於第一次參加韓國婚禮的我,真是大傻眼,一來是因為,我還沒吃飽,(雖然我沒包禮金,吃太多也不好 XD),另外原因是,這也太秒殺了吧!(有一點遲到的我,屁股都還沒坐熱呀)。

韓國朋友的婚禮
而在禮儀方面,不知道是不是常態,但是就我所看到的跟大家分享

(1)禮金方面:


參加的賓客 跟台灣一樣,也是包錢不送禮,只是對台灣人來說 有點怪的是 韓國人用白色的禮金袋,金額的話,普通朋友的話就差不多三萬或五萬韓幣,好一點的話差不多都是十萬韓幣,如果自己沒準備禮金袋,可以到招待桌那邊拿,正面就寫上祝賀的話,背面就署名。

(2)穿著方面:


看到大部分的女生,會穿個簡單的小洋裝,男生的話 大多會穿襯衫,打個領帶,基本上都還滿正式的。

(3)餐桌上:


我參加的婚禮是buffet的形式,大家都很隨性,拿了東西,找到位子就坐下,不像台灣的婚宴,你屬於哪個階段的朋友,就要坐在那一桌。
當然,韓國還有很多其他特別的地方。好的、壞的都有,身為台灣人的我,有時候不能習慣某些事情發生,但是就是這些不一樣的地方增加我交換的有趣度,也是這些東西值得我去體會。

四、旅行


身為一個交換生,沒有好好的玩樂真的就太對不起自己了。只是相較於到歐洲、美洲交換的同學們,沒辦法去體會周遊列國的感覺,的確有點可惜。一來是因為韓國位在亞洲,其實本身離台灣就不遠,所以韓國周遭的國家,像是中國、日本,這些鄰近的、想去的,之前就去過。再來因為從韓國買回來機票基本上都很貴,及便是到日本,明明從台灣去就比較遠,卻依舊是從台灣買比較便宜,還便宜很多,基於這樣的理由,我選擇利用的韓國這短短的四個多月,多玩一點韓國本地的景點,即使是非常鄉下的地方,我也很有興趣去玩一遭。

韓國旅遊對於台灣人來說,其實相對於西方人要來的容易取得非常詳細的資料。像是背包客棧、韓國觀光公設都有很多詳細的資訊可以查詢。另外,不只首爾有地鐵系統,像是大田、釜山等大都市都有地鐵,而韓國的鐵路系統也十分發達,都可以輕易的從KORAIL的網站上查到需要的資訊,另外,如果你想規劃大於三天以上的長途旅行,外國人可以上KORAIL的網站訂購KR PASS。有了這張票在限定的時間內,你可以搭乘無限次的火車,當然也包括高速列車KTX。

韓國KTX

旅行,是一個很美好的學習過程。不僅是玩樂的過程,其中事先規劃的過程也是,當然還有旅行中突如其來不可預期的事件發生,都是人生歷練中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。

一趟交換下來,也許有人會問我,你到底成長了什麼。這種成長或許你沒辦法直接從我的外表看出,但是我想,我多了很多人生經驗、認識了很多人、經歷了很多事,統統都變成我寶貴的資產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因為想找KAIST是什麼樣的大學,才來到這
原來是這麼棒的大學啊~因為語言交換的朋友念這間的MBA,突然也莫名奇妙的驕傲了起來^^
可以在異國不斷的學習真是好幸福的一件事!